有些食物大多都用塑胶袋盛装,我们到底吃进了多少可怕的塑化剂?曾遇一名40岁妈妈因泌尿道反复感染而就医,疑惑自己明明喝很多水,也没有憋尿坏习惯,分泌物却很多,经确认后才发现是子宫内膜癌,最后决定将子宫切除。也遇到小学5年级的女孩就诊,表示她月经已经来了,且因为不太会更换卫生棉导致阴道感染;而女孩的哥哥已经读初中,第二性征却迟迟未发展,没有长喉结和阴毛,让父母相当担心。

医生了解状况后,除了相关治疗方案外,也试图找出该女性以及小女孩因子宫内膜癌及性早熟就医的原因,感觉就像吃到荷尔蒙。安排尿液检验DEHP邻苯二甲酸酯,发现两人浓度皆偏高3~5倍,进一步询问,才知道该女性是下班后没时间煮饭,会到快餐店买几道菜,为了省下饭盒钱,顺便用塑胶袋装热汤;而小女孩和哥哥是父母忙生意,两个孩子长时间在外吃饭吃饭而导致第二性征发育出现问题。
由于塑胶袋遇热会溶出非常多塑化剂,当我们吃进过多塑化剂,会造成人体内分泌失调,导致男女学生第二性征发育受阻,不是性早熟,就是发育不完全。想要重拾健康,唯有从减塑做起,尽可能减少家中塑胶文具或是塑胶地垫暴露,改掉用塑胶袋装汤喝的习惯、多喝水,从生活习惯着手改变,才能远离塑化剂。

5少5多减塑步骤,让家人远离塑化剂阴霾
1. 少塑胶:
少喝塑胶杯装的饮料,尽量使用不锈钢杯或马克杯。
少用塑胶袋、塑胶容器、塑胶膜盛装热食或微波加热;超市购买的便当若包装有塑胶盒或薄膜,要避免高温微波,或另以瓷器或玻璃器皿盛装后再加热。
少用保鲜膜进行微波或蒸煮,也不要用包装油性食物。
少让儿童在塑胶巧拼地板上吃东西、玩耍、睡觉。
不给儿童未标示‘不含塑化剂’的塑胶玩具、奶嘴。
2. 少香味:减少使用含香料的化妆品、保养品、个人卫生用品等,例如香水,香味较强的口红、乳霜、指甲油、妊娠霜、洗衣剂、厨房卫浴之清洁用品等。
3. 少吃不必要的保健食品或药品。
4. 少吃加工食品,例如:加工的果汁、果冻、零食,各种含人工馅料的蛋糕、点心、饼干等。
5. 少吃动物脂肪、油脂类、内脏。
6. 多洗手,尤其是吃东西前,洗掉手上所沾的塑化剂。

7. 多喝白开水,取代瓶装饮料、市售冷饮或含糖饮料。
8. 多吃天然新鲜蔬果(已知可以加速塑化剂排出)。
9. 多运动,例如健走、跑步,加速新陈代谢。
10. 喝母乳,避免使用安抚奶嘴。


